提起全球电动汽车普及,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挪威(超90%新车电动化)、德国,但最新的数据可能会让大家出乎意料,一群发展中国家正用更激进的姿态,在电动汽车赛道上进行弯道超车。从尼泊尔的街头到埃塞俄比亚的荒野,从越南的城市到新加坡的直流快充站,一场大家未曾留意的世界电动汽车革命,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。













01

发展中国家电动汽车普及速度逆袭发达国家,中远期目标明确可期

先看一组数据:

尼泊尔:五年前电动汽车几乎为0,如今新车销量的76%已电动化、近半数商用车已纯电,尼泊尔政府计划到2030年,实现90%私家车和60%公共四轮乘用车电动化;

埃塞俄比亚:全球首个全面禁止进口内燃机车的国家,仅两年就有约10万辆纯电汽车上路,占全国130万辆车的8.3%,领跑非洲。埃塞俄比亚设定2030年5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目标,从当前的市场推进节奏看,正展现出相当明确的可达性。

越南:本土品牌VinFast 2025年上半年电动汽车拿下30%新车份额(约6.76万辆),而2018年全国电动汽车仅几百辆;与此同时越南政府提出到2030年50%交通工具使用电力或绿色能源、100%新增出租车为电动汽车,到2050年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实现电动化目标。

新加坡:高收入+密集充电网+政策激励,电动化已水到渠成。新加坡政府在《绿色计划2030》中明确提出,到2030年逐步淘汰传统燃油车注册,全面转向清洁能源汽车。计划到2030年实现新注册车辆100%为更清洁能源车型,其中电动汽车(EV)作为核心支撑。同时,到2040年实现全面淘汰内燃机车辆,打造零碳交通体系。

由此可见,这些国家的电动汽车普及速度已超越部分高收入发达国家,同时制定了明确的电动化目标,非常值得期待。(以上数据来源:Bloomberg、各国政府公开报告)












02

逆袭秘诀,政策给力+借力中国,发展中国家也能换道超车

这些国家凭什么?答案就俩个词:“给力”与“借力”。

“给力”就是用政策扶持新能源,甚至是挤出油车,直接给电动汽车开绿灯。例如:


尼泊尔:对燃油车征收高额进口税(相当于车价30%-50%),电动汽车则大幅减税,价格直接低于同级油车;

埃塞俄比亚:2024年全球首个“禁进口油车”国家,用政策“一刀切”淘汰燃油车;

越南:免电动汽车注册费、减税,直接降低购车门槛。


“借力”就是联合中国,借力中国的供应链和技术,直接一步到位。


从它们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来看,这些国家的电动汽车快速增长和普及,从始至今都与中国这个关键合作伙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和合作。
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、电池、充电桩生产制造国,中国不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车型,均价比欧美电动汽车更具性价比,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和选择。同时还输出了成熟的供应链,从电池原材料到充电设备、技术支持和快充网络建设。

比如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及主干道的快充网络快速扩建,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参与;政府赠送的100辆电动巴士来自中国;出租车、警车、政府车队电动化,也是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支持。













03

市场的天平,最终倒向了真金白银的账本

政策红利只是催化剂,消费者的钱包才是真正的选票。在这些新兴市场,电动汽车正以成本碾压的姿态完成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。


在尼泊尔一辆燃油车年均支出高达3000美元(含油费+税费),而同级别电动汽车仅需1000美元。

在埃塞俄比亚,当燃油车禁售令落地后,电动汽车成为唯一选择,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某车主算账后发现,同级别汽车的用电成本不到油费的1/5。

在越南VinFast电动汽车享受免注册费和减税后,价格比同级别油车低20%。河内一位新能源车主对比后发现,同级别的紧凑型SUV,电动汽车购入的综合成本不到油车的7成,每公里能耗成本不到油车的三分之一,结合补贴政策和长期使用成本综合考量,紧凑型SUV电动汽车用车成本比同级别油车低20%-30%。


从喜马拉雅山麓到非洲高原,消费者的选择是一致,省钱才是硬道理。然而从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来看,当下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书写新的汽车经济学,当燃油车沦为奢侈品,电动汽车就是最硬核的普惠科技。










04

全球电动化,中国不仅是“参与者”,更是“定义者”

当美欧还在为“是否推迟禁售油车”争论时,发展中国家已用行动给出答案,电动汽车不是可选选项,而是未来必然。

更值得骄傲的是,在这场全球变革中,中国不仅是电动汽车的供应商,更是规则定义者,从供应链标准到技术输出,从政策参考到市场教育,中国的经验正在被复制、被追赶。

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,或许不再是发达国家引领,而极有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用更快的速度、更激进的策略,与中国一起,重写产业规则。

(数据来源:Bloomberg、各国政府公开报告)